【思维模式】哲科知识课:非连续性讲座课程简介:

什么是非连续性?

非连续性是我们认知外界世界需要遵循的第一性原理。

由于形而上学禁闭,我们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。

同时根据递弱代偿理论,我们外部的世界一直在变化,使得我们的生存结构持续弱化。

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,外界世界的信息量不断变大。

我们的思维模型和外部世界之间就会出现逻辑失洽,当这种逻辑失洽达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出现逻辑变革。原有的逻辑模型崩坏,新的逻辑模型被建立起来。

逻辑转换过程中的突变就产生了非连续性。

非连续性是一个分形学意义上的简一律。

从宇宙物质演化、生物进化,到科学革命与经济创新都存在非连续性。

哲学中求存体现了连续性,而变化体现了非连续性;

生物学中遗传体现了连续性,变异体现了非连续性;

管理中管理是连续性,而创新是非连续性。

而这种非连续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。

它仅存在于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转折期。

非连续性创新会给我们带来大规模的快速增长。

非连续性也是人类思维的阿克琉斯之踵;

人类思维中隐含的连续性假设;形成 了一种形而上学禁闭。

常常将我们困于第一曲线之上,使我们从第一曲线的极速点滑入非连续窘境。

非连续性是我们都会面临的转折,唯有通过第一性原理才能让我们不断突破思维的边界。

从而让我们走出非连续性窘境,实现非连续性增长。

非连续性是人类思维的阿喀琉斯之踵;任何强大的人类文明系统都有可能会陷入非连续性窘境。

非连续性窘境在文化上体现为思维遮蔽性。

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对于外在生存结构的抽象化,初期对主体的生存起到维护作用

但是文化一旦形成具难以改变。

而外在的生存结构却在不断变化,最终文化会从原有的维护作用,变成戕害作用。

这就是文化的遮蔽性。

孔子的儒家文化源于并适应东方农业文明,使得中国在农业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

也正是由于儒家文化的强势,产生了巨大的遮蔽效应。

使得中国难以自发地进入工商业文明,这种文化更替的非连续性让近代的中国走人了一个漫长的悲剧时期。

任何文化都会在时间性上,呈现这种规律。

因此当我们看到任何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等表述时都要有意识到它们的双面性。

在科学领域,非连续性窘境表现为科学的不可通约性。在科学范式转换的过程中,新思想和旧思想不但不能兼容,而且都不能比较,这就是不可通约性。

即使是最客观的科学家,面对现实的客观证据,科学范式的转换仍然十分困难。

普朗克发现了能量的量子化传递,却仍然笃信连续性的经典力学。爱伊斯坦参与建立的量子力学,彻底推翻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,但是他却被禁锢于牛顿的机械性世界观,无法接受到量子力学所建立的非确定性世界观。

非连续性是人类思维中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,让人类在不同的领域中陷入了同样的窘境。

然而,非连续性也存在积极的一面。

用第一性原理,跨越非连续性,发现第二曲线,能够让我们打破非连续性窘境,实现非连续增长。

非连续增长是从第一曲线跨越到第二曲线所带来的,指数级增长,是增长的圣经。

宇宙物演中的层位跃迁、生物进行中的基因变异,以及人类文明演化中的逻辑变革

都是非连续增长的体现。

非连续增长是一个分形学意义上的工具。对我们在科学、经济等不同尺度和领域上的增长十分关键

那么如何实现非连续性增长呢?

这需要我们通过第一性原理的下移,打破原有的系统边界。

第一性原理往往建立在隐含的逻辑奇点之上。

我们需要发动哲科思维来发现并打破这些隐含的奇点。

才能实现第一性原理的下移,从而跨越非连续性,找到第二曲线。

哥白尼受到新柏拉图主义的启发,用日心说代替原有地心说的基石假设。实现了人类在宇宙观上的一次非连续性增长。

熊彼特发现了传统均衡经济学之下的基石假设,是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。而他却以生物进化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。在熊彼特的理论中,经济增长来自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。这种结构的变化就是一种非连续性的创新。

它通过对技术、产品、市场、资源等要素的重新组合来实现。

这种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业家。他们能够逆人性、逆理性的进行经济轨道的转换。

将第一曲线中的各种元素重新组合,并在市场的自然选择之下形成新的主流经济结构,也就是第二曲线。

创业家的经济创新带来了真正的经济增长,这是一种指数级的非连续增长。

也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因。

发动哲科思维,通过第一性原理,跨越非连续性。

找到第二曲线,你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创新创业家。

成为时代和社会贡献极大的人

加客服微信:790911200,开通VIP下载权限!